建筑业企业将大有可为
——四川谦信律师事务所罗晓平律师
联系电话:13198536086
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2008年同时经历了近十年的两大风险: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对建筑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这两大风险直接导致了三分之一以上建筑企业倒闭或重新洗牌。
很多建筑企业、建筑人不得不慎重考虑建筑行业的前景问题。
未来建筑行业的命运到底如何?本人作为长期为建筑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律师,非常坚定地认为:建筑施工企业在未来大有可为!尤其是成都的建筑企业。
本律师做此论断的原因在于两点:第一,任何企业、个人如果与国家大政策合拍,必然顺风顺水;如果与国家大政策背道而驰,必然步履维艰。现阶段国家战略必然需要大力发展建筑业!第二,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荣辱与共的行业高达56个,与建筑施工总承包息息相关的行业三十余个,建筑行业在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稳定、增加GDP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支柱产业地位不容忽视!
下面我们分别将与成都建筑业企业息息相关的大政策梳理如下,仅供大家参考。因受学识、时间、精力所限,难免有诸多不周之处,敬请各位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一、国务院为建筑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发展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发展意见从五个大的方面为建筑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
(一)确定“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战略地位
(二)为建筑业减压
发展意见倡导承包企业以银行保函或担保公司保函的形式,向建设单位提供履约担保,减轻了建筑业的资金压力(见第五条第九款)。
(三)为建筑企业及时收款提供保障
发展意见第五条第十款强调:1、建设单位不得将未完成审计作为延期工程结算、拖欠工程款的理由;2、未完成竣工结算的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产权登记;3、对长期拖欠工程款的单位不得批准新项目开工;4、严格执行工程预付款制度,及时按合同约定足额向承包单位支付预付款;5、通过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履约行为,预防拖欠工程款。
(四)带领建筑企业走向世界
发展意见第八条第十九款强调:提高对外承包能力。统筹协调建筑业“走出去”,充分发挥我国建筑业企业在高铁、公路、电力、港口、机场、油气长输管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有目标、有重点、有组织地对外承包工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五)强调加大对建筑业政策扶持力度
发展意见第八条第二十款强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建筑业“走出去”相关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到2025年,与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工程建设合作备忘录,同时争取在双边自贸协定中纳入相关内容,推进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国际互认。
二、国务院将“轨道交通工程”、“海洋工程”确定为新兴产业
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颁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兴产业规划为十大类,在第三大类中以六个方面强调“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其中与建筑业有关的产业就多大两项之多,即:“(四)强化轨道交通装备领先地位。”“(五)增强海洋工程装备国际竞争力。”
三、住建部大力支持建筑业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4月26日颁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十三五规划)住建部以八大政策支持建筑业健康发展,分别阐述如下:
(一)十三五规划明确建筑业在未来的战略地位
1、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增强。
2、以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为目标,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为抓手,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优化建筑市场环境为保障,推动建造方式创新,深化监管方式改革,着力提升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3、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宝贵机遇。建筑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降低中小型建筑企业准入门槛
1、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2、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
3、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履约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
(三)缩小必须招标范围,为建筑企业降低投标成本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放宽有关规模标准。在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试行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
(四)住建部规划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
(五)十三五规划大力扶持各类建筑企业
1、促进大型企业做优做强,形成一批以开发建设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为业务主体、技术管理领先的龙头企业。
2、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管理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总承包企业。
3、大力发展专业化施工,推进以特定产品、技术、工艺、工种、设备为基础的专业承包企业快速发展。
4、鼓励以技术专长、制造装配一体化、工序工种为基础的专业分包。
5、促进基于专业能力的小微企业发展。
6、提升工程咨询服务业发展质量。
7、甲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提高1 个百分点。
(六)全面完成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七)大力减轻建筑企业资金压力
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保留的投标、履约、工程质量、农民工工资4 类保证金管理制度。广泛推行银行保函,逐步取代缴纳现金、预留工程款形式的各类保证金。逐步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维修金担保等制度。
(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综合发挥各类金融工具作用。
(九)住建部大力帮助建筑业海外投资管控风险
加强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防范境外投资财务风险。加强地区和国别的风险研究,定期发布重大国别风险评估报告,指导对外承包企业有效防范风险。完善国际承包工程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多部门协调的国际工程承包风险提示应急管理系统,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四、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决定了成都建筑业大有可为
2009年12月成都定位“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在功能定位上,不但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而且是国际性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二是在城市形态和发展水平上,是超大型、现代化的城市,同时也是符合田园城市理想、统筹城乡发展的田园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是"人在园中",二三圈层是"城在园中",中心城区是"园在城中",把城市和农村两者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让广大城乡群众既享受高品质城市的生活,又同时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三是在城市等级上,先努力成为国内一线城市,继而进入世界级城市的行列。
为实现前述目标,制定了三不走战略,即:第一步用5至8年,建成"新三最"城市;第二步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第三步是用30至50年基本建成世界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五、《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为建筑业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7-07-04《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确定成都“五中心一枢纽”的战略地位,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并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
随着城市功能增强、促进产业新发展,必然导致成都建筑业大有可为。具体体现如下:
1、西部经济中心作为国家组织经济活动,配置资源的中枢以及区域经济的极核,将促进成都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支柱和优势产业的发展。
2、西部科技中心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和配置的高地,将促进成都科技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西部金融中心作为资本的集聚、流通和高效配置的核心,将促进成都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和产业发展。
4、西部文创中心作为文化传承和繁荣的重要承载,将促进成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5、西部对外交往中心作为全球经济贸易合作和政治文化交流的窗口,将促进成都外贸服务、会展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6、综合交通通信枢纽作为通达全球的国际性门户,将促进成都适空适铁产业及流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六、成都城市发展战略为建筑企业大发展做好了铺垫
2017年4月25日,成都 提出“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的“ 城市发展战略的”
东进:通过进一步构建以龙泉山和沱江为骨架的生态安全格局,来构建一个渗透整个东进全域的生态绿线、网络化的生态廊道。东进区域不仅将延续城市东西发展轴线来形成天府文化的传承轴,还将同时构建南北向的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形成一个十字轴。同时,依靠空港新城和淮州新城分别形成联系中心城区的一个天府新区拓展轴和蓉欧开放的驱动轴。
西控:不是 “ 控制 ” ,而是 “ 西提 ” !
西控区域包括成都周边八个市县,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50%,涵盖了都江堰精华灌区和水源涵养地,是成都非常重要的生态区。因此,此次西控战略的核心重点是希望通过控制开发强度、控制产业门类、控制产业红线,以控来实现整个西部区域更好品质、更可持续的发展(西部区域重点是发展绿色、低炭、科技产业。鼓励发展一些低能耗、低污染、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跟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引入旅游、文化康养以及创意科技等等新兴产业。);通过优化我们轨道交通线,选线和站点的设置,将沿线的特色镇和站点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轨道交通来带动西部区域更好的发展。
北改:包括青白江、新都部分区域等。未来北改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提升区域城市品质上。提供三提升、四强化完成。
三提升:提升宜业宜居的社区环境;提升支柱产业的能级;提升市域的生态屏障功能。
四强化:强化铁港文化的枢纽功能;强化首位城市的带动作用,重点是推动整个北部区域,以北向的德阳、绵阳共建一个产业集群,来推动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强化区域快速高效的交通支撑;强化天府文化的挖掘和展示。
中优: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能级
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就是提升产业能级、提升产业层次,以产城融合的思路打造。比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的提升打造。
南拓:打造城市新形态
南拓区域重点发展新经济、未来产业、高新技术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要打造包括天府中心总部经济功能区、鹿溪智谷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服务功能区在内的8个产业园或集聚区。
综上所述:在国家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然伴随大兴土木,在这一过程中,建筑业将持续发展;特别是成都作为西部大开发现阶段的重点区域,成都的发展将不可同日而语,那么身处成都的建筑企业必然近水楼台先得月,成都的建筑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当然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实都需要时间,并非政策一出台,相关产业便可一飞冲天,但既然想紧跟国家大政策,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内外兼修,让自己有能力搭上时代快车!
同时利好政策,也并不意味着建筑企业必然获取高额利润(现阶段建筑企业平均利润空间不到3%,详见《建筑业企业利润到底有多高》)建筑企业必须通过运用综合手段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才能获取较高利润空间,真正享受到国家利好政策带来的巨大利益,才能储备足够的资源与资金,以利在未来的发展中鹏程万里!
顺祝:各位建筑业的朋友在新的战略发展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永远紧跟国家发展大战略,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展宏图、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3、《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4、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5、《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
6、成都规划局关于 “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 的解读等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谦信律师事务所蜀ICP备15006881号-1
联系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顺城大街308号冠城广场23楼C号 邮编:610017
电话:028-87771419 传真:028-87771419 E-mail:2740559831@qq.com 技术支持:明腾-西部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