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侵吞了建筑业企业巨额业润
作者:四川谦信律师事务所罗晓平律师
联系电话:13198536086
一、制作本文的原因
本人在《建筑业企业将大有可为》、《建筑业企业润到底有多高》两篇文章中已充分阐述,建筑业企业前途光明,但长期以来建筑业企业利润非常低。现在为了弄明白建筑业企业的巨额利润到底都到哪里去了、如何才能享受到利好政策给建筑业企业带来的实惠,制作本文,仅供建筑业企业参考。敬请各位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二、建筑业企业自己将大量利润拱手让人
建筑业企业预估利润在20%到40%之间,甚至更高,但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6年度全国建筑业企业平均利润3%,由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建筑业企业利润流失严重的结论,那么建筑业企业的利润到底哪去了?到底是谁侵吞了建筑业企业的巨额利润?!
事实上谁也没有侵吞建筑业企业的利润,是建筑业企业自己把大量的利润拱手让人,还落得一个处处挨打的悲惨境地!如被业主单位欺负、被监理单位刁难、被民工裹胁、被材料商围堵、被租赁站胁迫、被主管部门处罚……
三、为什么说建筑业企业将自己巨额利润拱手让人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建筑业企业利润、建筑业企业项目利润这两个问题。本文为了行文特作出如下定义。
建筑业企业利润是指:建筑业企业在一定期间(通常指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多少和利润比例。利润多少取决于一定期间总投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差额(即:总收入—总投入=总利润);利润比例取决于总利润与总投入之间的比例(即:总利润÷总投入=利润比)。
建筑业企业项目利润是指:建筑业企业在某一具体建设工程项目中获利多少和利润比例。项目利润多少取决于项目总投入与项目总收入之间的差额(即:项目总收入—项目总投入=项目总利润);项目利润比例取决于项目总利润与项目总投入之间的比例(即:项目总利润÷项目总投入=项目利润比)。
为什么说建筑业企业自己将利润拱手让人呢?原因很多,但最终无非体现在开源节流这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下:
(一)建筑业企业没有合理控制企业成本或者项目成本
建筑业企业成本既包括各个项目的成本,也包括招投标成本、维系各项目部运营的后勤保障成本……其中任何一项成本都事关建筑业企业最终利润多少和利润比,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课题,将在《影响建筑业企业项目利润的主要因素》、《建筑业企业如何提高项目利润空间》这两篇文章中进行阐述,不在本文赘述。现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与大家分享。
例如虽然业主单位、建立单位都要求施工企业报送施工组织方案,但很多施工企业仅出于应付的目的,并没有真正制作适合于该项目的施工组织方案。
建设工程项目仓促上马,必然出现项目部缺乏统筹安排的情况,既没有围绕人、机、料、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又没有搭建相应合同框架进行保障,故在施工过程中必然出现材料、设备、人员不到位,或者材料、设备、人员过剩,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这些情况。
当材料、设备、人员不到位,势必导致停(窝)工,更会影响项目工期,时间一长被甲方索赔势所必然,而停(窝)工损失、被索赔的费用将毫不含服演变成建筑业企业的成本;而材料、设备、人员过剩,必然导致保管成本、人员成本、资金成本的增加;当前述两种情况在同一项目中均出现时,建筑业企业项目成本将大幅增加。建筑业企业的成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增加,建筑业企业利润就这样一点一点被减少。
(二)建筑业企业没有收到应该收取的收益
建筑业企业的收益既包括合同内收益,也包括合同外收益,更包括索赔收益……这是一个较大课题,本人将在《建筑业企业善用索赔求生存》、《建筑业企业项目施工证据固化》这两篇文章中进行阐述,不在本文赘述。现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与大家分享。
当因甲方原因迟延开工,或者延误工期时,建筑业企业必须及时以有效的方式固化该证据,并及时提出工期索赔、停(窝)工损失索赔、合同外索赔……一系列索赔,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收益,否则除不能获取相应收益外,还将面临被甲方索赔的艰难处境。
综上所述:部分建筑业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因不管理、盲目管理、管理不到位,导致自身成本无限增加、利益无限减少,最终必然导致利润减少。故部分建筑业企业因为自身的不规范行为,将自己应得的利润不断拱手让人!在自己利润降低,甚至出现巨额亏损时怨天尤人,除让自己徒增伤悲外,还为自己举步维艰埋下伏笔。
故建筑业企业须将前辈或者自己用血泪买的教训转化为经验,通过综合治理、综合防范风险(本人将在《建立和完善综合风险防范机制》一文中进行阐述,故不在本文中赘述)等一系列雷霆手段,规范自身管理,为自身发展、壮大积累经验、储备人才、储备资金;为实现建筑业企业自身长期利润最大化找到突破口;为自己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自己实现飞跃式发展,并最终引领时代潮流扫平障碍!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结算与造价鉴定法律实务操作技巧》
2、《建设工程索赔与反索赔实务问题研究》
3、《建设工程索赔与反索赔》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谦信律师事务所蜀ICP备15006881号-1
联系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顺城大街308号冠城广场23楼C号 邮编:610017
电话:028-87771419 传真:028-87771419 E-mail:2740559831@qq.com 技术支持:明腾-西部商务网